首页

sm mp4

时间:2025-05-24 03:15:21 作者:28国海外青年侨领走进成都科创生态岛 浏览量:21720

  中新网北京3月6日电 (记者 孙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学术期刊《自然-通讯》最新发表一篇地球科学论文指出,人类活动的变化或导致16世纪大气二氧化碳含量下降,原因是公元1450-1700年新旧大陆交流期间美洲大规模土地利用的变化。这项研究结果基于一个南极冰芯的数据,该冰芯可追溯至约500年前。

南极冰原深处提取的南极冰泡照片,这其中包含着地球大气温室气体的历史(图片来自Thomas Bauska)。施普林格·自然/供图

  该论文介绍,已知工业化会导致人类活动改变大气二氧化碳含量,但这种情况可能也存在于工业化前。这方面的一个例子是旧大陆(这里指欧洲)和新大陆(美洲)在16世纪产生交流后,大流行暴发导致人口减少。这或许导致了大规模土地荒废,让植被得以重新生长,大气中的碳被再吸收,以及大气二氧化碳含量的下降。过去2000年里的二氧化碳冰芯记录揭示了人为导致的大气二氧化碳含量空前增加的背景信息。但是,大气二氧化碳的历史变化在某些时期并不明确,比如公元1600年左右。

南极冰原深处提取的南极冰泡照片,这其中包含着地球大气温室气体的历史(图片来自Thomas Bauska)。施普林格·自然/供图

  基于此,论文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英国南极调查局Amy C. F. King和同事及合作者测量了Skytrain冰芯的二氧化碳含量,该冰芯的钻取时间为2018-2019年,地点为西南极冰盖边缘,深度达104米,形成时间可追溯至公元1454-1688年。研究发现,二氧化碳含量在公元1516-1670年以每十年0.5 ppm(百万分率)的速度逐渐减少,并推断土地碳汇为每十年2.6 PgC(千兆克碳)。

  他们认为,这种逐步减少的趋势与16世纪新旧大陆交流后美洲因土地利用改变导致的二氧化碳含量下降的模拟趋势一致。

  论文作者总结指出,他们的研究表明,冰芯记录能为工业化前人类如何影响大气组成提供背景信息。(完)

【编辑:张乃月】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两会声音】民革中央副主席陈星莺:更好发挥“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作用

近日,财政部会同水利部下达中央财政水利救灾资金1.74亿元,支持云南、四川受灾地区抗旱救灾,重点用于开展水利调水运水、增打机井、兴建抗旱救灾所需水源等,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和农业灌溉用水需求。(央视网)

台湾大学生中华文化研习营在川闭营 “结伴”深度交流获赞

据美媒报道,爆炸发生在当地时间12日10点左右。当地官员称,大火蔓延到附近的几所房屋,不少窗户被震碎,建筑墙壁倒塌。当地草坪和街道上散落着碎片。

学生带“锅碗瓢盆”野炊 “回忆杀”是对春游的呼唤

近年来,于都梓山富硒蔬菜产业园依托潭头村的富硒生态优势及集中的温室大棚蔬菜田园基础,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以“订单农业”回收当地农户的农产品,促进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三产融合。

看不见的8小时·科学“侦探” | 如何让真相“开口说话”

“没想到,坐地铁就能到露营地,太方便了。”10月5日,浙江宁波市民张晓倩从宁波地铁大通桥站出来,拐弯就到了宁波甬江TOD体育公园的珞桐艺术露营地。

2024北京通州运河半程马拉松:奔跑盛宴开启 热情点燃初冬

珠航局积极协调水利电力部门保障航运用水需求,长洲枢纽水库于10月1日起调整为“每日后半夜出库流量减少至2100立方米/秒,白天出库流量增至约3100立方米/秒”的方案运行,在按计划蓄水的同时最大限度保障白天繁忙时段的航运用水。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